【郎亞玲有情癡】2024閩南詩歌節—詩與城市光影

文/郎亞玲

【閩南詩歌節】在中國是一個有傳承的文學藝術節,並且與台灣有極密切的關係。最初舉辦可追溯自2012年,尚稱作[漳州詩歌節]的系列活動,是由閩南師範大學與臺灣明道大學、臺灣詩學季刊社聯合主辦。名詩人蕭蕭與閩師大黃金明院長共同打造,提出「網路世紀·故里情懷」的主題,為兩岸詩歌與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揭開序幕,至今已經邁向第九屆。

2024閩南詩歌節—詩與城市光影(圖/郎亞玲提供)

此後以閩南師大為核心,逐年有詩與茶、詩與書畫、詩與琴、詩與戲劇、詩與藝文教育等不同主題的推出,呈現全方位的詩觀,以及詩的生活美學應用。每年活動,台灣都有詩人代表或藝術家前往與會,而閩南師大更有來自台灣、學有專精的教師們全心投入。今年從台灣出發的詩人包含蕭蕭、白靈、郭至卿和筆者共四人,其他學者專家則有周志文、李阿利、劉正偉等人。現任教於閩南師大教師,則有羅文玲、陳瑞松的全心投入執行,還有張伯宇、洪瓊君等人的協力參與,這個有著「台灣特色」的詩歌節,恐怕也是全中國絕無僅有的了。

今年,詩歌節是以「詩與城市光影」為主題,兩岸50多位詩人學者齊聚漳州,透過講座、論壇、表演、導覽等不同型態的活動以詩會友,深度交流。探討詩歌的當代書寫、城市意象、聲光傳播。為了呈現現代科技賦予詩的嶄新活力,「詩與現代傳媒論壇」、「詩與聲光詩歌朗誦會」等皆具體而微詮釋了當代詩歌傳播的多元路徑,以及跨界思維如何讓詩的美學更臻化境。

閩南詩歌節的推手與靈魂人物,台灣詩人蕭蕭與白靈合影(圖/郎亞玲攝影)

「詩與城市光影」論壇早上場,由文學院羅文玲副教授主持,詩人白靈首先介紹了自己著作《新詩跨領域現象》,指出詩可以與繪畫、建築、電影等結合外,詩的可能性隨著時代的變革,創作者應與科學有機結合。劉正偉以己為例,展示詩與音樂、詩與出版、詩與網路傳播等的結合,分析詩與現代傳媒關係。AI技術在詩的創作與欣賞層面,不容小覷,白靈早已率先與台灣詩學同仁在網路推動。他與詩人郭至卿不僅在「詩與AI論壇」現身說法,並且在「詩歌朗誦會」中發表AI製圖、AI作曲、演唱等新穎技術,與表演形式融為一體,成為詩歌節的關注亮點。白靈、劉正偉與筆者,則是與學生共同討論舞台朗誦字句的分配、角色分派、舞台走位、手勢表達、和肢體變化,讓傳統較為單一形式的朗誦,有了肢體的變化和戲劇的張力。

閩南詩歌節「詩與聲光詩歌朗誦會」演出人員大合照(圖/郎亞玲提供)

「詩與城市光影」論壇下午場,詩人肖水主講「詩與城市」主題講座。他指出:自新文學以來,詩歌仍以鄉土思維為主,如何在詩歌裡呈現城市,在當今十分重要,並以自己創作的《南溪故事集》為例加以分析。之後詩人孤城、孫曉婭、許陳穎、吳子林陸續發表己見,鄉村與城市的文化究竟是抗衡還是相容?相信詩人們心中自有定見,在抒情與思考中,留下當代生活的痕跡。

主辦單位就中國詩歌在時間與空間的軸線上著力尤深,在開幕式與一場「詩與聲光詩歌朗誦會」上,我們固然看見了現代詩創新、實驗、聲光齊備、舞台流轉的驚喜;但同時,也見識到閩南師大學子們,詩經、大學詩篇的復刻敷演,以及琴音詩吟交織的古韻悠揚。時間的流衍下,古今詩情兩相對照,校園文化的精湛與深度,令人緬懷喟嘆不已!除了時間的橫亙綿延,還有空間的跨越、土地的貼近。詩人營造的詩的意象、詩的想像,並非純然無中生有,反之,是來自生活中的提煉、實物與真實情境的選擇。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詩人學者們還參與了兩項走訪活動,一是漳州古城的歷史文化探索;一是龍人古琴村的尋幽。顯見吟風弄月並非無病呻吟,而是真真實實的土地巡禮,沉浸是體驗對大自然生命力的歌頌詠嘆!

漳州古城采風(圖/郎亞玲攝影)

詩人們走訪漳州古城活動,首先來到著名的商業區——臺灣路,沿著臺灣路往裡走,抬頭便能看見許多牌坊與歷史印記。漫步古道,繞行「泮池」,穿過「道冠古今」牌坊,乃進入文廟,先師孔子的聖像映入眼簾。此活動讓詩人們感受到漳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

而龍人古琴村內,不但了解村莊與書院的歷史源流和發展,現場並聆聽導覽人黃志祿演奏古琴曲《酒狂》,享受視覺與聽覺上的典雅盛宴。在陸續參觀了古樟琴舍和龍琴坊後,又到古琴製作工坊,實地參觀選材、定型、槽腹、髹漆、安足、上弦等古琴製作工序,瞭解一床琴完成需歷時7年,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蘊與匠人精神。

龍人古琴村舉辦之「創意寫作學科建設研討會」(圖/郎亞玲攝影)

此外,在龍人古琴村還舉辦了別開生面的「創意寫作學科建設研討會」,亦是閩南師大近年重視並推動的教育課題。由文學院院長黃金明開場,提出「以作品為中心,帶入歷史學習」的看法,並期望文學院學子培養真正的文學寫作能力。接著在任毅教授主持下,分別邀請大陸學者、詩人吳子林、孤城、肖水、孫曉婭、安琪、許陳穎等,台灣詩人郎亞玲、劉正偉、郭至卿、洪瓊君等人結合自身經驗,為學子們提供全方位的寫作思考與方向。

台灣詩人與廈門詩人相見歡(圖/郎亞玲提供)

四天活動接近尾聲,參與者皆因懷感恩與戀戀不捨,閩南師範大學師生的全體動員、真情相待、噓寒問暖、無微不至,活動緊湊充實、切磋交流、收穫滿滿,飲食住宿優渥、精緻豐美、樣樣周到,凡此種種,皆為第一次參加的筆者,留下深刻印象。最後上飛機前,經由詩人米拉的熱心引薦,白靈、郭至卿與筆者在廈門與在地詩人禾青子、顏非、談海一勺、夏敏聚會,席間交換寫作心得,並分享兩地生活經驗,是此行意外美好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