堃博醫療InterVapor ®熱蒸汽治療系統中國注冊獲批後首批手術順利開展

杭州2022年7月18日 /美通社/ — 日前,中國肺部疾病精准介入診療領導者堃博醫療(02216.HK)自主研發的慢阻肺治療産品-InterVapor®熱蒸汽治療系統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及西安國際醫學中心胸科醫院成功完成經支氣管內窺鏡熱蒸汽消融治療術。這是其在中國注冊獲批後開展的首批手術,標志著該産品正式在中國進入臨床應用階段,爲廣大缺乏有效治療方式的重度和極重度中國慢阻肺患者帶來微創治療新方案,開啓了中國慢阻肺介入治療新時代。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簡稱慢阻肺,是壹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疾病,中國60歲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已超過27%[1]。且慢阻肺現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三位;其首次住院患者3年內死亡率爲50%,7年內的死亡率甚至高達75%[2]。我國現有慢阻肺患者已接近1億,慢阻肺早期診斷率低,發現時已經到達中重度,日常活動受限,生活質量不佳,且隨疾病進展還將引發肺源性心髒病、呼吸衰竭等。既往此類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缺乏明確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臨床急需微創且高效的創新療法。

堃博醫療InterVapor®熱蒸汽治療系統可針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其授權及申請專利達148項。通過經支氣管內窺鏡熱蒸汽消融治療術(BTVA®)將加熱的水蒸汽輸送到靶肺段進行消融以實現肺減容效果,整體手術時間通常將不超過15分鍾。現有臨床證據表明,BTVA®術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提升患者運動耐量,同時保留更多健康肺部組織,是壹種安全、有效、微創的治療方案。

手術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龍發教授團隊、西安國際醫學中心胸科醫院歐陽海峰團隊進行實際操作,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壹醫院鍾長鎬教授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爲手術提供全程的實時交流與支持。兩場手術過程均不超過10分鍾,患者術後無不良反應發生,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歐陽海峰教授表示:經支氣管鏡入路,無植入物,可以做到肺段、亞段減容;可以做雙側肺減容,InterVapor®帶來的熱蒸汽治療方式的上市爲中國龐大的重度和極重度的慢阻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受環境和氣候影響,西北地區的慢阻肺患者較多,作爲西北地區首家開展InterVapor®熱蒸汽治療技術的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胸科醫院將立足西安,輻射西北,造福慢阻肺患者。

龍發教授表示,InterVapor®開創的熱蒸汽治療術式手術時間短,且不受旁路通氣影響,療效肯定,在全球多個國家臨床應用多年,其安全有效性已經得到廣泛驗證。期待後續InterVapor®繼續在中國開展廣泛臨床應用,從術前准備、手術過程,到圍術期患者管理,不斷優化,並注重患者的個體化管理,積累更多的治療經驗。

堃博醫療CEO湛國威表示:隨著InterVapor®在中國上市後首批手術的成功開展,我們正式啓動在中國的臨床普及應用,未來將形成基于中國患者的InterVapor®整體治療經驗,爲醫生帶來慢阻肺疾病的治療手段,爲廣大患者帶來有效、微創的解決方案,也將促進中國肺部疾病介入治療術式的推廣普及。

關於堃博

堃博醫療,介入呼吸病學領域的開拓者,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內提供創新型肺部疾病解決方案。自2012年成立以來,本公司已集結了在產品研發、臨床研究以及商業化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管理團隊,發展成為擁有中國-美國雙中心的企業。通過與全球呼吸介入領域KOLs的緊密聯繫,建立從創新概念到專案開發和執行的全面聯繫,公司已建立由17種產品組成的強大呼吸介入診療管線,並擁有多元化的知識產權組合,申請和授權專利686項。同時,本公司通過臨床培訓和市場教育,以其強大的品牌推廣和商業化能力,在美國、歐洲、澳洲等多個主流市場銷售。本公司的願景是成為肺病治療轉型的全球領導者,將本公司的介入診療解決方案確立為肺病治療的黃金標準。

參考文獻

1. Wang C, Xu J,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2018;391(10131):1706-1717. doi:10.1016/S0140-6736(18)30841-9
2. Suissa S, Dell’Aniello S, Ernst P. Long-term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evere exacerbations and mortality. Thorax. 2012;67(11):957-963. doi:10.1136/thoraxjnl-2011-201518